為什么過了快二十年,“華強買瓜”還能有千
不管相關二創的方向走向何處,人們對于“華強買瓜”二創的熱衷,本質上是對這一片段演出的認可——這段戲確實太得勁兒了。
1.
“你這瓜保熟嗎?”
“我開水果攤兒的,能賣給你生瓜蛋子?”
“我問你這瓜保熟嗎?”
你可能沒有看過《征服》,但最近在B站,你很難錯過這個劇集的二創——準確說,是劉華強買瓜這一片段的二創。
在這個被彈幕喚作“萬惡之源”(形容各類二創的名場景原作)的劇集片段里,由孫紅雷飾演的悍匪劉華強,憑借“精湛”的黑惡人士技藝激怒并刺傷水果攤老板后揚長而去。在劇情架構上,頗有一些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的調調。
近日在B站播放量很高的“華強買瓜”,基本上都是對這一段基礎劇情的同人化擴寫。由于原作的劇情臺詞和演繹的含金量本身就很高,改編劇情也在剪輯和拼接下迸發出了節目效果。
比如說,買瓜這個相當生活化的場景,首先就帶出了人們關于“社交”的思辨。劉華強會不會有社恐?該如何順利從水果攤買到保熟的瓜,而不是在老板的答復下撒腿就跑?首先成為了人們思索的問題。
華強買瓜之《內 向 顧 客》
也不乏有實用主義者考慮到了華強在夜間的買瓜需求,制作了原版視頻中沒能展現的生活場景。準備周全的華強此刻會佩戴夜視設備,令他得以在陰間街道穿行無阻,順利提交保熟質疑。
水果攤老板如何在眾多二創的無限月讀中求得一線生機,同樣成為了一些創作者的思慮。讓老板獲得未來視,獲得察言觀色能力,或者干脆讓看客在互動視頻里扮演老板尋求幸存,則是這番思慮的結果。
而重新配音,臺詞全部文言文化的“華強買瓜”,在刪減掉了不必要的橋段后,則讓這段街頭史詩多了一些古韻?!澳氵@瓜皮是金子做的,還是瓜粒子是金子做的”這句挑釁,也被古化為了“兄臺之瓜,莫非昆山之玉以為皮,隨和之寶以為實”,引經據典中,交談鋒芒顯于畫上。
像《父親》這種魔改,則試圖讓針鋒相對的華強和果攤老板達成最終的大和解。
這類改編一向是B站的創作者們擅長的?;蛘哒f,和“杰哥不要”一樣,網友們在買瓜劇情的編,看起來就像是機緣巧合之下的一場二創狂歡,和《征服》,和近期的吃瓜熱潮無甚聯系。
但,為什么這個梗在接近20年之后,又能被年輕的B站群體喜歡?以至于熱門視頻的播放量加一塊兒都有大幾千萬了?
為了這碟醋,我決定吃頓餃子。剛好周末也是個不利出門的臺風天,我從頭看了一遍《征服》。
2.
老實說,雖然是豆瓣拿到了9.1高分的劇集,但這個觀劇過程……只能在480P的分辨率下進行,讓我想起了最開始硬補《機動戰士高達0079》的歲月。但很快,我就一點點找到了(或許是)答案。
《征服》講述的是劉華強為首的一派惡黨在衡州犯下連環槍擊案后,被當地警方逮捕的故事。這部劇集于2003年開播,你能在劇中看到很多時代痕跡,比方說經典的桑塔納,等紅燈時人們滿大街的自行車,還有劇中女性的妝容與造型風格。同樣很有時代感的是,《征服》并沒有給畫面進行調色,沒有劣質濾鏡渲染出的高飽和度失真感,能看到的是一種類似“原片”的質樸畫面風格。
但也正是這樣的糙調子,給了這部立意嚴肅的作品濃郁的紀實色彩。
除此之外,《征服》中處處可見人間煙火氣。劉華強的情婦在私人診所做流產手術時痛苦哀嚎,門外坐班護士見得多了的“現在知道疼,早干嘛去了”;劉華強毒癮發作時連續咳嗽,不知情的的士司機熱心給他遞去的保溫杯,還有那句“我沒得病”;是浸潤過社會的編劇才能留意和提煉出的臺詞。
這些眾生百態并不是《征服》中的主旋律,但在看這部劇集的時候,我真的很容易留意到它們,原因我想過,也很簡單:現在的電視劇,真的沒有把鏡頭再對準這里。
其次,《征服》的劇情架構雖然存在硬傷,但整體懸念和沖突點明確。
《征服》當然不是一部“完美”的刑偵劇,它的劇情漏洞和演出硬傷同樣不少。作為正義使者的徐國慶擁有太多的“刑警直覺”,在相當多的破局節點都仿佛開了外掛一般,直接靠猜測就把握了真相,是其中一點。
而像最后拘捕李麗時,警方其實完全可以直接從運營商處調取李麗的通訊記錄,再和王素芬的通訊記錄做對照;以及最后突襲階段行動細節的處理,和讓人無力吐槽的警方跟蹤環節,在我的視點里,其實都可以做得更好。
但這些并不影響本作的懸念迭起——是的,從看第一集你就知道劉華強最后絕對會被繩之以法,但徐國慶從社會關系入手,層層排查,最后理清案情全貌的過程,以及這個過程中劉華強數次“遇險”又數次金蟬脫殼,二者之間的對抗感,依然看得讓人狠捏一把汗。
當然,這其中也不乏很有匠心的場景。其中警方詐劉華強回醫院看望弟弟華文的場景,畫面中很早就出現了一位保潔工人,也正是這名保潔工人,在最緊要的關頭清掃到了警方的車窗前擋住了視野,最后驚呼出聲令劉華強逃跑——伏筆埋得巧妙,觸發也很工整。
再次,《征服》中不論主次,角色面貌都很呼之欲出。
很能彰顯導演功力的是,劇中角色完全沒有“立人設”的調性,出場后也沒有附帶一則工具人解說,人物的性格,基本全靠演員演出來。
就拿“華強買瓜”這一段來說,劉華強并非是潑皮撒野,其目的一開始就是刺傷水果攤老板,從而給他計劃中的下一步鋪路。所以你能看到,有備而來的劉華強,到場后首先就開始巡視周邊,構筑逃脫路線;
其次,對果攤老板的挑釁也不是開門就直球辱罵,而是走了一波“小挑釁→老板不爽→安撫(肯定買啊)→緩和情緒→大挑釁”的迅速漸進的試探流程,在這一過程中反復探測老板和其身旁朋友的行為規律,最后用“吸鐵石”的將軍激得對方暴跳如雷,在言辭沖突最激烈時驟然出手,將事件蒙上一層“街頭口角”的外殼。
在這個過程中,劉華強每一句臺詞,每一個動作,都很有設計感。而當街傷人離去時,面對熟人的呼喚,他甚至淡然自若地回以笑容,仿佛傷人者和自己無關。心狠手辣的老成惡霸形象“蹭”地一下就出來了。
而這樣的名場景,在本作不止一處。他對抗另一街頭流氓派系頭目封飆時的場景也相當有味,不過江湖氣太重,此處暫且放個圖,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自己看看原片段。
除去劉華強這樣的主要角色,劇中哪怕只是水果攤老板這樣登場一分鐘就殺青的路人,以及各路戲份不多的配角,是地痞流氓,還是摸魚片警,他們只需要三言兩語,就能夠在你腦海里鑄就出非常鮮明的印象。
最關鍵是,《征服》竟然還相當精簡,一個明暗交織、紛繁錯亂的故事,20集就完全說清楚。在當下動輒40集起步的國產劇集里,這樣“脫水”的劇,簡直有點不像是國產。我最開始是一邊重溫《蘭斯10》一邊在副屏看的這部劇,直到我發現漏了幾句臺詞就開始接不上劇情,才開始認識到這部劇是得好好看的。
3.
不過說到這兒,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誤會,我覺得有必要說明的是,《征服》不是B站的朋友帶火起來的,或者說,“華強買瓜”這個名場景,也不是突然被B站發掘出的梗。這一段演出在當年就已經被人們奉為經典,“你這瓜保熟嗎?”屢屢見于和水果攤綁定的段子當中,而劇中劉華強的悍匪形象,由于太過深入人心,幾乎跟隨孫紅雷至今。在他某次出節目幫工人打餐時,還一度“孽力回饋”的被人詢問“您這菜保熟嗎?”
而這個橋段之所以在這個夏天突然又被翻了出來,聊到這,我覺得答案其實很簡單:不管相關二創的方向走向何處,人們對于“華強買瓜”二創的熱衷,本質上是對這一片段演出的認可——這段戲確實太得勁兒了。
對。單純就是演員演技夠好,劇情矛盾假設合理,它好看??蛇@樣好看又耐咀嚼的場景,現在卻是越來越少。
在今天,你很難找到一部沒有流量明星參與,沒有阿寶色死亡濾鏡,沒有賣腐劇情,沒有集數注水的劇——而這本身對于許多普通觀眾來說,只是一部劇“值得一看”的基本需求?,F在,一部劇只要能達到“部分演員演技在線”甚至“個別演員演技在線”就可以得到觀眾的認可。我們的電視劇,已經擺爛了太久。
我原本在這里打算放一個例子,但踩一捧一不好,還是留給諸君自己腦內的畫面吧
在其他行業埋頭內卷、奶茶業恨不得紛紛卷成八寶粥的氛圍里,影視劇集不但沒有卷起來,甚至還成為流量明星們刷資歷、圈眼球的工具,屬實有些魔幻。
不過另一方面,“華強買瓜”能在這么久之后再次被關注也是一件好事,這至少讓有志于,或者正在嘗試認真耕耘的創作者們知道,劇中的服裝、車輛和手機會過時,但一個好故事和一段好表演,卻能在人們心里有著長長久久的保質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