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春聯的由來和寓意,春節(jié)貼對聯的由來:貼
春節(jié)貼對聯的由來:貼對聯的寓意和順序1、為春節(jié)增添喜氣的氣氛 。春聯都是紅底黑字或者紅底金字,加之各種紋飾,符合新春的喜慶和歡樂,為春節(jié)增添了喜慶的氣氛 。
2、表達美好的祝愿和愿景 。春聯中的紋飾,如魚,寓意年年有余;美好的語言,如“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等美好的祝福語表達了人們對來年的美好渴望 。
3、民間說法有避兇免難的作用。這一說法來源于“年獸”的傳說,據說年獸怕紅,于是每年除夕家家戶戶貼對聯,就是為了驅除年獸,因此貼對聯的習俗流傳至今,表達了人們避兇免難的愿望 。
文章插圖
貼春聯來歷及寓意春聯來源于桃符 。春聯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從風格不同、內容豐富的對聯中,可以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淳厚的鄉(xiāng)風民俗和濃郁的年味 。還能增加節(jié)日氣氛,春聯象征著喜慶歡樂 。
春聯,又叫“春貼”、“門對”、“對聯”,是過年時所貼的紅色喜慶元素“年紅”中一個種類 。它以對仗工整、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美好形象,抒發(fā)美好愿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是華人們過年的重要習俗 。春聯來源于桃符 。春聯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從風格不同、內容豐富的對聯中,可以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淳厚的鄉(xiāng)風民俗和濃郁的年味 。還能增加節(jié)日氣氛,春聯象征著喜慶歡樂 。
春節(jié)貼春聯的中國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開始盛行 。春聯真正普及始于明代,與朱元璋的提倡有關 。據清人陳尚古的《簪云樓雜說》中記載,有一年朱元璋準備過年時,下令每家門上都要貼一副春聯,以示慶賀 。原來春聯題寫在桃木板上,后來改寫在紙上 。桃木的顏色是紅的,紅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聯大都用紅紙書寫 。但廟宇用黃紙,守制(服孝未滿)用白、綠、黃三色,第一年用白紙,第二年綠紙,第三年黃紙,第四年喪服滿才恢復用紅紙 。
每逢春節(jié),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挑漂亮的紅春聯貼于門上,辭舊迎新,增加喜慶的節(jié)日氣氛 。春聯的另一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后漸漸發(fā)展為春聯,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愿望 。
文章插圖
貼春聯的寓意是什么1、貼春聯象征對人們生活的美好愿望,是中國的文學形式 。
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春聯屬于楹聯的一種,是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 。因此每逢春節(jié),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于門上,為春節(jié)增加喜慶氣氛 。
2、表達了漢族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愿望 。
年關將至,有著許許多多的過年習俗 。貼春聯就是其中之一 。春聯:春聯俗稱“門對”、“春貼”、“對聯”、“對子”、雅稱“楹聯” 。喜慶的大紅春聯貼門上是對聯的一種,應在春節(jié)時張貼,故名春聯的一個源頭是桃符 。
文章插圖
拓展資料
【貼春聯的由來和寓意,春節(jié)貼對聯的由來:貼對聯的寓意和順序?】貼春聯的由來
春聯的最早雛形是“桃符”,即用桃木刻畫“神荼、郁磊”兩神神像,用來驅穢辟邪,到了后來,桃符不斷規(guī)范化,演變成為用于掛在大門兩旁長六寸、寬三寸的長方形桃木板 。
桃符之制,以薄木版長二三尺,大四五寸,上畫神像狻猊白澤之屬,下書左郁壘右神荼 。或寫春詞,或書祝禱之語,歲旦則更之 。畫神像主要意在祛鬼和辟邪,寫春詞主要意在祈福和吉祥 。幾經演變,這就形成了后來的門神、年畫與春帖、春聯兩大脈絡 。
貼春聯由來50字春聯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 。它從五代十國時開始,明清兩代尤為興盛,發(fā)展到今天已經有一千多年了 。
第一,它主要是用來驅鬼辟邪,為自己的家人求取平安幸福的 。
第二,由于春節(jié)是我們中華民族最大的傳統節(jié)日 。中國人民又特別喜歡紅色 。并把紅色稱為中國紅 。所以貼上春聯后,為春節(jié)增添了濃濃的喜慶氣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