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煙保證書 根鴻的絕活
和根鴻談起治校的話題,真像讀一段童話里的故事。根鴻長相敦厚,個子低矮,胖乎乎得可愛,但目光犀利,語言快捷,思路清晰,一件事,故事豐滿,一個人,個性鮮活。
學校剛在浐灞河畔落成,學生從驪山西藏中學轉來,原來帶過這些學生的老師不無擔心,這些孩子可能要給新學校一個下馬威,要么學校任他們擺布,要么他們聽從學校管理,是兩種智慧兩種力量的較量。根鴻問,為什么?老師說因為這些學生來自雪域高原,與內地的學生生活習慣、思維方式大為不同,弄不好學生會炸了營。再一個原因就是,這些學生對驪山西藏中學的管理頗多微詞,有可能在這個新成立的中學如法炮制。根鴻笑了說都是學生,能給個什么下馬威,見招拆招,沒有什么了不得的事,沒有解不開的扣子。
果然開學的當天,學生們全都“病了”,不上課,不參加學校安排的各種活動,班主任慌了,跑來向根鴻要主意,根鴻說,要什么主意,病了就看病,趕快把學生給醫院送,原則是,一個病的學生都不能在學校呆,送醫院該吃藥的吃藥,該打針的打針。西安最好的一家醫院唐都醫院就在附近,根鴻指揮著把“病”了的學生全部坐上車往唐都醫院送,學生們一個個低頭拉悶上了車,聽說到醫院,一半學生說老師我“病”好了,不去醫院了,根鴻說真的好了?那好,送回學校,“病”沒好的繼續送醫院。根鴻知道這些鬧事的學生中,肯定有一兩個挑頭的,只要把挑頭的“病”治好了,這些學生的“病”都好了,到了唐都醫院,抽血、化驗、心電圖、CT全上。幾個“病重”的學生一看這陣式,傻了眼了,說老師我的“病”好了,根鴻說,真好了還是假好了?學生說真好了,根鴻跟蹤追擊問,是誰讓你們“病”的,其中一個說我,還有他,邊說邊指著旁邊的學生。根鴻說為什么要這樣做,挑頭的學生說,我們想看看學校對我們是真好還是假好,敢管還是不敢管。根鴻笑了,你們是父母從千里之外西藏送來的寶貝疙瘩,我們怎能不真心對待你們,如果那樣就無法向你們父母交待,你們幾個毛孩孩,學校怎么就不敢管,不管出了事情誰來擔當!
學生“病”了的風波就這樣平息下去了,老師們這才落下了提在半空的一顆心。根鴻開會時對老師們說,學生鬧病肯定是我們管理上有毛病,我們的毛病治好了,就是學生不治也痊愈了,根鴻以此為契機,給老師多了一條規矩,對待學生要像對待自己的子弟那樣,不準有任何的冷漠,因為他們從西藏高原來,遠離親人呵護,我們要像親人一樣給他們骨肉般的溫暖,送來時是一個天真爛漫的孩子,送走時是一個有知識有理想的陽光青年。
接下來發生的一件事,讓根鴻頗費了一陣腦筋。
有一天,學校一間儲藏室著火了,濃煙四起,火苗蛇竄,幸好火勢不大,很快被撲滅。從安保監控錄像看來,是校內藏族學生結伙抽煙引起的火災,安保人員發現災情時,見一矮一高的藏族學生從儲藏室里驚慌落逃。這次火災充分暴露出在校學生中少部分學生有抽煙的不良嗜好,通過火災要把抽煙的不良嗜好根除了,這是防火防災的有效措施之一。根鴻深知藏區小孩子疏于管理,抽煙是常見的事,要根除這種習慣,不費點心思是絕對治不好的。怎么辦呢,根鴻把抽煙的學生都叫在一起說,之前發生的火災我們已經掌握了確鑿的證據,有一高一矮的學生是主要的責任人。這一高一矮的同學我們現在先不點名,你們主動承認錯誤,可以從輕處理,如果不主動承認錯誤,我們要加重處理。不一會兩個一高一矮的學生站出來低著頭說是我們干的。根鴻說,好,表現很好,根據情節可以減輕處罰。下來,讓我給你們排一個隊,想戒煙的同學排一隊,已經戒了的同學排一隊,不想戒的同學排一隊。學生很快排成幾列縱隊站在面前,根鴻看到有兩個學生站在不想戒的隊列,心想這兩個煙癮重,戒不了了。但學校不是煙館,不想戒也要戒了。根鴻將那些戒了煙的和愿意戒煙的要他們寫了保證書交到班主任手中后,讓他們回去了,重點做好這兩個戒不了的學生工作。
根鴻把學生叫到校長室問,為什么不想戒?學生說時間長,戒不了了。根鴻說我們是學校,不是培養煙民的地方,從這里出來的學生都要品學兼優,不能留一點缺點。學生說不是不想戒,是戒不了。根鴻說,沒有戒不了的惡習,只要有毅力,煙是一定能戒的,你要是不戒,可以,學年優秀不能評,獎學金不能得,不能參加集體活動,也不能外出參觀,結業時要給你一個中等的評語。根鴻的學校經常組織學生在西安參觀各種成果展,各種聯歡娛樂活動,在學生們的眼里展開了一個五光十色的精彩世界,深受同學們的喜愛。如果失去了這么多的機會,學生心理肯定是有太多的失落感,學生一聽傻眼了,說老師,我戒,我堅決戒掉。
從此校園內抽煙的不良嗜好一風吹掉,學生們的精神面貌也為之煥然一新。
藏族學生有些生活習慣,根鴻和老師們不太了解,比如洗澡,學校要求新生入校第一天必須洗澡,可是一些藏區來的學生進了澡堂大呼小叫,不敢洗,在浴池里拖時間,根鴻要求老師們坐在池子邊強制他們洗,一定教會他們第一課,怎么洗澡。洗澡的問題得到解決,根鴻發現藏族學生有戴佛珠伏地跪拜的習慣,這在藏區里不成問題,但在學校里,應當明令禁止,老師一聲令下,同學們自覺遵守,不再在公眾場合戴這種裝飾。令人頭疼的事是理發的事,理發本來是小事,可是一些學生理了個雞冠頭,長發披肩,極不像一個在校學生,學校讓他們理,個別學生說,發膚乃父母之精血,留在頭上是草原人的習慣。老師反映上來后,根鴻心里一震,草原的習俗果真如此?與藏族老師一交流,原來不過是一句托詞,根本原因就是不想理,標新立異,要一個個性形象。但是學校不是自由市場,不是不受管束的游民場所,這頭得剃了,突顯藏族小伙青春活潑的神采。根鴻把學生們集合起來說,你們這頭式像不像喇嘛的帽子?學生說就是這樣子,根鴻又問,我們學校是不是喇嘛廟,老師是不是喇嘛?學生說不是,根鴻說,那種雞冠頭該不該留?!學生低頭不語,根鴻說我們是來學習的,不是展示奇發異頭的,這種發型與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格格不入,不是藏族小伙英俊精神的形象,大家說這種頭型該不該留?學生吶吶地說剃了這個頭,沒有藏族小伙的風采了。根鴻笑了說,一個人的風采不在外表上,更不在發式上,而在他的人格魅力上。學生說,那我們就剃了吧。但說話時有點戀戀不舍的神情。根鴻看穿了學生的心理,為了循序漸進,采用新生理掉三分之一人的怪發式,高年級三分之二,更高年級全部理掉,凸顯藏漢小學的精神風貌。
宿舍公用生活用品的損壞,一度成為管理上難解的課題,原因在于學生年紀輕輕,好動,好沖動,自制力差,導致了公物的損壞。根鴻將情況了解分析后,于是采用賓館式管理,入住前登記用品,一人一套,誰損壞誰賠償,誰保護好誰獲獎。獎罰一開,這種現象在學校再也沒有出現,愛護公共財物成了藏漢學生的自覺行為。
談到這里,根鴻笑著說,好玩吧,藏族學生秉性實誠,天真活波浪漫,發狂發飆是常有的事,但是只要用愛心悉心呵護,這些天真的少年一定能成為快樂的小天使,與你度過一段快樂的時光。一席話說得我們嘖嘖稱贊,至于問到藏漢學生團結,互助互愛,情同兄弟姐妹的情況,那是另一段美麗童話故事中的動人篇章,期待翻開新的一頁,讓我們神游其中,領略美妙的童話世界。我伸出大拇指說,你所作的堪稱絕活,怎能不讓人伸手點贊。
要問此公何許人也?乃西安市浐灞第一中學第一任校長高根鴻是也。